云南大学动物遗传与分子进化省创新团队招聘博士后
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条件好、待遇优
云南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生物学为云南大学“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的五个学科群之一。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立足云南及周边地区丰富生物资源,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生物资源需求,服务于国家和云南生物产业发展,解决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特色生物资源发掘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集聚和培养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流人才,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云南大学动物遗传与分子进化省创新团队依托云南大学和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有中科院院士、杰青等研究人员9人,博士后1人,行政助理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八十余人。团队在西南动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演化和保护研究方面形成了雄厚的研究实力。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包括在国际著名刊物Nature Genetics, PNAS, 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 Research, 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发表。主持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科技部科考课题、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等重大重点项目,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
我们根据国家、云南省博士后管理相关政策和《云南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每年可招收以下方向的多名博士后:
1、 野生动物遗传多样性、濒危机制和演化历史;
2、 家养动物遗传多样性和驯化历史与机制;
3、 基因组多样性与演化;
4、 生物信息学;
5、 功能基因组学;
6、 基于学科交叉的创新检测技术研发。
一、岗位职责:
1. 在合作导师联合指导下,承担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以及相关功能组学研究工作;
2. 申报各类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
3. 协助课题组导师指导研究生。
二、应聘条件:
1. 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年龄在35周岁以下。
2. 具备演化/功能基因组学或生物信息学或其他相关生物学研究背景均可。
3. 以第一作者在相关领域至少发表一篇高水平SCI研究论文,具有较强的专业英文水平。
4. 对科研有热情,态度严谨,实事求是。责任心强,工作积极主动,细心认真,有良好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品行端正。
三、个人待遇:
1. 普通全职博士后年薪不低于20万,具体根据入选者条件面议;
2. 在站期间子女入托入学享受云南大学职工待遇;
3. 科研进展好的将有绩效奖励;
4. 支持并协助申请国家及省内人才培育项目,提供参加国际、国内会议等访问交流机会。
具体执行,参照《云南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暂行办法》(http://office.ynu.edu.cn/info/1210/2547.htm)。
四、应聘材料:
1. 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两封推荐信及相关支撑材料发送至lax19961108@ynu.edu.cn
,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应聘+姓名”字样。
2. 具体进站程序请参阅http://www.rsc.ynu.edu.cn/info/1104/2635.htm;
3. 本招聘启事长期有效。
团队微信公众号:动物进化研究课题组

团队导师介绍:
1.
于黎(团队负责人),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国家万人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Nat Genet、Nat Sci Rev、Syst Bio、Mol Biol Evol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70余篇研究论文。主要从事野生动物进化适应和保护基因组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1)运用基因组学、种群遗传学等手段揭示野生动物的遗传潜力,包括评估遗传多样性,了解遗传结构和种群历史,解析物种形成机制;(2)运用多种组学手段研究动物对环境适应性进化遗传基础及适应性状的进化发育机制。
2.
张亚平,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名誉校长,博士生导师。在Science,Nature,Nature Genetics, PNAS,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 Research, 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国际著名SCI刊物发表论文数百篇。主要从事基因组多样性与进化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⒈家养动物起源驯化与人工选择的基因组演化机制;⒉动物适应性演化的遗传机制;⒊人和动物高原适应的分子机制;⒋基因组多样性与亚洲人群的环境适应的遗传机制。
3.
罗静,教授,博士生导师。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云南大学伍达观优秀教师奖二等奖,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后备人才、云南大学青年英才计划。在如Science, PNAS, 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40余篇研究论文。曾主持NSFC重大研究计划培育和集成项目,在研NSFC-云南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及云南省科技厅-云南大学双一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主要从事动物学领域的脊椎动物多倍化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⒈多倍化脊椎动物的基因组演化;⒉特殊适应性鱼类的基因组演化;⒊DNA结构和RNA调控功能相关的生物信息学。
4.
李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家养动物适应性进化遗传机制研究。近年来整合大规模组学数据,在家养动物起源驯化历史和适应性进化遗传机制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 16 篇,其中包括领域内的顶级杂志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4 篇),Cell Research等,被 Nat Rev Genet、Nat Genet 等权威期刊多次引用。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5.
赵卉,研究员,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从事疾病的分子机制和疾病标志物的检测研究工作。近年来,应对国家在生物医药和安全领域日益增长的检测需求,紧扣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前沿,利用生物学、化学、材料学、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优势,建立了快速简便、灵敏稳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方法,目前已在 Nucleic Acids Res, Biosens Bioelectron, Nanoscale, Sens Actua B-Chem, Sci Bull,《中国科学》等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SCI 研究论文三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