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经济与社会服务
1. 作为活动点之一,团队承接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教育厅和云南大学共同承办了“科技梦·青春梦·中国梦”2021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的60余名高中生参观实验室,动手参与生物小实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带营员近距离感受了科学的魅力。
2. 团队在滇金丝猴保护的地方服务方面完成多项工作。
①团队参编《滇金丝猴保护绿皮书》,于黎研究员作为编委之一,将团队的科研结果汇编成文字,构成重要的监测成果(附图)。
②于黎研究员及张志刚研究员等人作为起草人,主编2项滇金丝猴两个地方标准《滇金丝猴个体识别分子技术规程》和《滇金丝猴肠道微生物组数据获取技术规程》。本次集中发布亚洲象、滇金丝猴、绿孔雀3个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20项地方标准,实现了我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领域标准化工作“零”突破(附图)。
③2021年10月23-24日,于黎研究员等团队成员参加了“2021年探寻怒江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公益徒步活动,宣传了怒江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添彩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附图)。
3. 针对人类重大传染病病原体检测、疾病诊断和疗效监测,构建快速、灵敏、价廉的新型生物传感器。获批中国发明专利1项。
4. 与云南白药集团开展建立虫草菌粉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参数与关键点的工作,形成生产质量标准(符合国家评审要求)。获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项。
![]() ![]() |
6. 12月4日团队与云南农业大学、普洱学院、魔亿集团等就结合云南丰富的林地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利用科技力量推动魔芋产业发展,带动乡村产业振兴达成了意向,为紧密合作提出了推进工作建议并建立合作章程。
作为三大技术支撑团队之一于2017年启动“滇金丝猴动态监测项目”,负责滇金丝猴DNA监测,建立滇金丝猴全境种群基因库。通过参与该项目,有助于促进形成系统完整的云南省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及栖息地现状的遗传信息档案,为长期监测保护滇金丝猴种群奠定坚实基础。http://www.evolution.ynu.edu.cn/info/1017/1026.htm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北路2号 云南大学校本部 生物馆东楼 联系人:朱启顺 生物馆东楼209 qshzhu@ynu.edu.cn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北路2号 云南大学校本部 生物馆西楼 联系人:沙涛 生物馆西楼208 0871-65033362